虽然已是立秋节气,但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,气候仍然炽热。俗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三伏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总称,往往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
这是由于地球被稠密的大气层所包裹,太阳光首要加热地上,地上再经过红外辐射、空气对流和水分蒸腾把热带给空气。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面,有大约10吨的空气能够贮存许多的热,这就使地表的温度不会太高。到了晚上,这些热量又使地表的温度不致过低。入伏后,地表每天吸收的热量多、发出的热量少,地表层的热量不断累积,因而一天比一天热。在三伏天,35摄氏度的高温习以为常,40摄氏度的炽热也经常呈现,高温日数较多。
本年中伏长达20天,气候会更热吗?事实上并不一定。这是由于中伏处在大暑节气前后,代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可是伏天天数并不等同于实践高温天数。近年来,跟着全球变暖的加重,我国高温日数增多。计算显现,全国区域高温进程累计日数均匀每10年添加4.8天。高温日数增多的底子原因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布景下,一些区域大气环流呈现异常形成的,与当年“中伏有20天”没有对应联系。
许多当地特别是南边区域在三伏时,常常会呈现“桑拿天”。这主要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。入伏后,北方区域和南边区域都很热,但北方的热多是干热,南边是炽热,空气中水汽含量足,气温高湿度大,有可能会呈现“桑拿天”。
北方的干热主要与北方大陆暖脊操控下的大陆变性高压有关。可是,一旦大气环流有暖湿的气流输送到北方区域时,北方同样会呈现高温高湿的气候,让人汗流浃背。比如在“七下八上”时期,北方区域降水增多,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此前的干热气候,可是在水汽的加持下,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会明显地添加,此刻北方的热也变成了炽热。
南边区域的高温气候一般与副热带高压严密相关。副热带高压内部下沉气流按捺了云雨开展,伴有下沉增温效果,加上湿度大,因而人们感受到的是炽热。气象要素上的反映便是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差较小,一般在5摄氏度以内,湿度在60%以上。
应对三伏天的高温气候,首要要做到尽可能的防止在高温时段外出,特别是每天11时到16时期间。出差、旅行时可恰当携带人丹、十滴水、清凉油等,遇有身体不当令运用。饮食宜清淡,恰当多吃些生果、蔬菜,弥补维生素和水分。室内空调温度也不宜开得过低。“心静天然凉”,平心静气,规则睡觉,不要熬夜,一定能安定度过三伏天。